PGM3基因为新的癫痫致病基因——中国癫痫基因1.0项目初见成效
在泛基因组测序(pangenomics)时代,大规模的检测数据已帮助研究者发现了很多疾病的致病基因,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新的致病基因的发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以往的研究中,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大多数罕见病以及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得以发现,而按照该定律针对常见病的致病基因的发现几乎无法实现。广医二院廖卫平教授带领团队另辟蹊径,在常见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中发现PGM3基因为新的癫痫致病基因。该研究成果《Heterozygous PGM3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idiopathic focal epilepsy with incomplete penetrance》在《Frontiers in Genetics》上正式发表(Liu X-R, Bian W-J, Wang J, Ye T-T, Li B-M, Liu D-T, Tang B, Deng W-W, Shi Y-W, Su T, Yi Y-H and Liao W-P (2020) Heterozygous PGM3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Idiopathic Focal Epilepsy With Incomplete Penetrance. Front. Genet. 11:559080. doi: 10.3389/fgene.2020.559080),为轻型癫痫的致病基因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该文的发表也标志着中国抗癫痫协会的中国癫痫基因1.0项目初见成效,为后继1.0项目合作成果的陆续发布拉开序幕。
特发性局灶性癫痫是一组儿童期起病的、常见的、轻型的癫痫综合征,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廖卫平教授团队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在323个特发性局灶性癫痫患者中发现了4个未见报道PGM3基因的新变异。以往研究报道的PGM3的双等位基因突变与严重的免疫缺陷或先天性糖基化障碍有关,常合并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早期夭折,往往需要骨髓移植治疗。本研究发现的单等位基因突变与轻型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有关,解释了PGM3基因损害程度与表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也证实了该团队提出的基因的量依赖学说。此外,发现位于PGM3蛋白活性中心的错义突变引起的临床表型较活性中心以外的错义突变更重,揭示了基因错义突变的致病性与蛋白的亚分子结构位置的相关性,为临床解释不同基因表型谱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gene.2020.559080/full)
中国抗癫痫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42652号-1 office@caae.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