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通知专栏

 编者按: 

    亲历中国癫痫专业60年曲折发展,甘愿在这个领域默默奉献一生。他,就是中国癫痫界的泰斗级人物吴逊教授。本篇专访,吴逊教授用他的亲身经历回顾了在中国癫痫学界的前世今生,并向每一位有志于抗癫痫事业的年轻医生提出了成长建议。

 

吴逊教授:60年初心未改,愿为中国抗癫痫事业奉献一生

 

    20世纪50年代,北京仅两个医院有神经内科,一个在协和医院,另一个在北大医院。

    一天,一位中年妇女独自一人费力地蹬着三轮车,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北大医院神经内科看病。 

    原来,孩子患有癫痫,一直无法控制;智力水平也非常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缺医少药的当时,孩子的癫痫只能是“不治之症”

    孩子的父亲也因为孩子的病而和母亲离婚了。望着这位疲惫又无望的的母亲、痛苦又无辜的孩童,一位年轻的神经内科医生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癫痫病人太痛苦了。”他说。癫痫发作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连累着他们整个家庭;不仅造成身体的痛苦,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病人终身饱受折磨和歧视。 

    这位年轻的医生就是吴逊,后来,他成为了中国癫痫界的泰斗级人物。日前召开的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上,《医学界》有幸采访到了吴逊教授。作为中国抗癫痫协会顾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他向我们分享了从医60年来的心路历程、我国抗癫痫事业的发展,以及他对未来的殷切希望。


4.jpg

    

    赤子之心 

    吴逊教授于1932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此后一直在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至今。除了救死扶伤的信念推动着他前行之外,癫痫这门学科本身也令他着迷。比如,有病人称发作的时候就像“灵魂出窍”;还有病人甚至觉得自己“飘在天花板上”“能看见自己”。这些不可思议的癫痫发作形式,揭示着癫痫科学、神经科学的神秘与魅力,燃起了一位年轻的临床医学家的好奇心,并让他踏上了求索之路。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1992-1993年,吴教授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世界顶级医学院的水平,尤其是神经电生理方面。为了能将国际领先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和研究水平带回国内、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访问结束后,吴逊教授婉拒了国外大学留校工作的邀请,毅然回到祖国,继续致力于抗癫痫事业。


    扬帆之路

    在6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形成癫痫专科门诊,只有一些大的医院拥有能对癫痫病人进行诊疗的神经内科医生,能够得到规范治疗的癫痫病人可谓少之又少。吴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脑电图学、最早开始癫痫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医生之一,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在癫痫领域深耕,一点点地参与并见证了癫痫学科的发展与辉煌。 

    吴教授工作之初,北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只有九张病床。吴教授笑称:“那时候开个北京市的年会,神经科大夫就十几个人。”随着国力的强盛、医疗的发展,神经内科学术水平和队伍建设在我国逐渐壮大。上个月在青岛,2000多名神经内科医生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这次的CAAE国际癫痫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更是吸引了海内外的13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癫痫专科门诊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在北大、天坛、宣武等医院,更是早已成立了多学科合作的癫痫综合诊疗中心。我国抗癫痫事业这些年取得的成就,让吴教授倍感欣慰。

    而2005年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的成立,更是为中国癫痫学科正规化、国际化扬起了风帆。吴教授回忆,在90年代以前,“癫痫学科学术年会两年才开一次”;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年会每年召开,地方范围的学术会议几乎每月都开;除了癫痫领域的临床医师以外,基础研究者、精神科医师等相关人员也被吸引到这些大会中来,极大地促进了领域内专家学者们的学习、交流。另外,CAAE还组织了许多学习班、培训等。既往的脑电图培训及考试、神经电生理中心资质评选,以及本次论坛上癫痫综合中心的授牌等,背后无一不凝聚着CAAE的力量。 

    吴教授还回忆起一个小插曲:90年代初的癫痫学术会议也曾邀请国外讲者前来讲座,但那时候,外国专家不了解中国癫痫学科发展的水平,还以为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带来的内容都非常基础、浅显。随着CAAE致力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多的我国医学专家和学者们走上了国际舞台,如中国抗癫痫协会李世绰前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等国内专家均在国际癫痫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我国癫痫学科水平也得到了世界公认。如今的国内癫痫学术会议吸引着国内外讲者,正如在此次论坛中年,癫痫的病灶精准定位、基因组学、神经电生理进展及新药治疗等前沿领先内容,均得到了一一呈现。

 

    希望之光

    回望60年,吴教授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经内科、癫痫学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吴教授对未来还有些许期望。

    一是我们的社会对癫痫病人能够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爱。正如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到的,癫痫一直是一个被“污名化”的疾病,今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癫痫报告更是呼吁提高癫痫认识、减少污名化。吴教授认为,这些年来,大众对癫痫的认识有所改善,但还不令人满意。比如,WHO曾经在国内河南省做过调查,有70%的被调查者不赞同自己的子女与患有癫痫的对象结婚,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误解所有癫痫都有遗传倾向,认为“只要和癫痫病人结婚后代就会不健康”,这是不正确的。在过去的时代,癫痫病人在上学、就业方面都受到歧视,现在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善,但全社会对癫痫的认识和关爱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

    二是我国地区之间的诊治水平能够进一步平衡。吴教授说,一些大城市的癫痫诊疗中心诊治水平可能已与国际接轨;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可能甚至难以接诊普通的癫痫病人。在吴教授的门诊中,千里迢迢来看病的外地病人比比皆是,他们在当地无法得到规范治疗,只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到北京看病,于医生和病人都是一种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吴教授有两点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偏远地区医院和大医院的联系,组织偏远地区医生到综合性的癫痫诊疗中心进修,这样就能将先进的技术和诊疗规范推向基层; 

2. 在地方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应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内容较为基础的讲座与报告,这将是基层医生所渴求的,也是真正能让患者获益的。

    吴教授说:“每个县都应该有一位癫痫专科医生,病人就不需要跑那么远了。”朴实的话语,蕴藏着的是一位为中国抗癫痫事业贡献一生的老专家殷切的希望。

    最后,吴教授向每一位有志于抗癫痫事业的年轻医生提出了他的寄语:

    “我们的临床经验远远高于国外医生的临床经验,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有了这么多临床经验,再加上好好总结,你肯定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我希望年轻的医生向这方面努力。”

 

 


  中国抗癫痫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42652号-1    office@caae.org.cn